11月8日下午,由浙江大学图书馆iDH数字人文工坊主办的首期学术沙龙《从史料到数据:明代文学的数字人文研究尝试》在主馆323室数字人文融空间(DH Hub)如期举行。作为系列沙龙的开端,本次沙龙特邀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钱礼翔担任主讲人,围绕数字化技术在明代文集研究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吸引了来自不同领域、学科的师生参与。
钱礼翔的报告从明代文集出版盛况入手,展示了明代文人在文学创作和出版领域的活跃表现。他通过多个具体案例,如“畅销书”和“冷门书”的出版情况与社会影响、明代诗人地理分布的可视化成果等等,生动展示了数字技术在文集出版史、作者社会关系和文献流通规律研究中的应用。他不仅分享了如何利用数字工具处理历史文献,还结合自身学术经历,探讨了如何在传统文学研究中应用创新性的数据分析方法,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视角与思维方式。
在互动环节中,图书馆韩子静从学科文献资源在不同时期出版数量的波动,与钱礼翔展开了讨论。钱礼翔从数据视角出发,结合文化变迁、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系统性地对文献出版的变化进行分析。二人的交流让在场师生对出版史研究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数字人文在挖掘传统学术问题方面的独特优势。来自建筑学专业的马克翱与主讲人探讨了数字人文的职业发展路径。钱礼翔坦言,数字人文是一条充满探索和挑战的道路,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和技术能力。
此次沙龙为师生们带来了数字人文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实用研究方法,也激发了同学们对跨学科创新的思考。未来,iDH数字人文工坊将依托主馆数字人文融空间(DH Hub),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促进跨学科研究与交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学术素养与综合素质。
文/iDH-朱醒 图/iDH-张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