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图书馆召开“数智时代图书馆的坚守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暨浙江大学图书馆第六届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5-19浏览次数:10


512日,“数智时代图书馆的坚守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暨浙江大学图书馆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会议在紫金港校区主图书馆举行,来自浙江省兄弟高校图书馆的同仁以及我馆各部门业务骨干、分层次人才培养対象等共计110余人参加会议。

浙江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王苑主持研讨会开幕式。王苑代表浙江大学图书馆向参会的各位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介绍了浙江大学图书馆学术研究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强调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理论研究在业务提升的核心引擎作用,以研究创新发展,以实践驱动变革,为知识创新与文化传承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数智时代图书馆事业升级发展,开创研究型图书馆高质量建设新局面。



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孙周兴致开幕词。孙周兴指出,在数智时代的大潮中,图书馆学正加速突破传统学科边界,深度融入媒介传播学、信息科学等跨学科领域,重塑自身格局。浙江大学图书馆在此进程中勇立潮头,双管齐下,一方面坚守文化传承的使命,正在规划并建设若干个标杆性人文专题文献馆,以此为依托,致力于自然人类文明成果的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性再生产;另一方面鉴于数智技术快速迭代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秉持审慎态度推进技术应用。我们需要寻求数智技术与纸质载体的融合保存方案,构建复合型文献保障体系以及高效的数据集成平台,助力学术资源的开放共享,为知识的传播与利用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浙江大学图书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余敏杰与图书馆副馆长田稷分别主持了本次研讨会的两个专家报告环节。教育部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庄越挺教授发表了题为《推理大模型的进化及其带给数字图书馆的机遇》的报告。报告聚焦于推理大模型这一前沿研究领域,深入剖析了Deepseek推理大模型与大语言模型在“推理”维度的发展脉络,并前瞻性地提出大小模型协同运作已成为跨媒体智能领域的新趋势。庄越挺教授进一步阐述,推理大模型的兴起为数字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推动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助力其构建涵盖知识发现、获取、生产、传播以及知识汇聚、管理的完整生态链,成为全方位、一体化的知识服务平台。





厦门大学图书馆馆长钞晓鸿教授带来《数字化古籍与文化传播》的专题报告,详细梳理了数字化古籍从原始成像到最终被赏阅与研究的全流程,并通过剖析多个国内外经典平台案例,深入解读古籍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同时深刻阐释了数字化文献对人文学科建设所具有的关键性意义,探讨了数智技术为古籍传承与发展带来的机遇,为在场听众呈现了一场融合学术深度与文化温度的精彩报告。






随后,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黄晨就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征文情况进行点评,并公布了本次征文的评奖结果,图书馆领导为6位优秀论文第一作者和“优秀组稿部室”古籍特藏部和研究支持部颁发荣誉证书。






图书馆学术委员会秘书孔令芳主持接下来的优秀论文代表交流环节。程惠新《元大德本<史记>版本源流新考》的报告从版面特征、排版格式和文本三个方面揭示了大德本底本的新观点,进一步讨论大德本与其他版本之间的关系。李佳璇《高校图书馆XR空间构建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浙江大学图书馆X-Lab为例》的报告以浙江大学图书馆X-Lab为案例,探讨XR 空间构建策略,提出一个包含“体验、课程、实践、成果”四个阶段的循环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张雅群《营销视域下面向“Z世代”的知识产权素养培育模式研究——以浙江大学图书馆为例》的报告分享了在知识产权素养教育中融入营销思维,以Z世代大学生的需求为导向,采用趣味、利益、互动与个性相结合的营销方式,为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知识产权素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应潇潇《学术与文化融合策展对高校图书馆展览的建设性意义——以浙江大学图书馆为例》的报告结合浙江大学图书馆策展案例展示了浙大馆“以学术和文化入展”的办展理念及其在文化传播、学术支持上的重要意义,并从策展模式、策展制度、策展人和微展览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薛霏《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下图书馆业务创新探讨》的报告提出资源、人才、场景“三入局”策略,并针对国内不同类型图书馆制定差异化应对方案,探讨技术联盟构建AI合作生态。



浙江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鲁平致大会闭幕词,向大会的圆满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她指出,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生活,高校图书馆人既要回望过去,坚守育人初心,也要面向未来,厘清技术变革环境中服务创新与自我发展的方向。面向“数智时代”,应当继续践行“学术兴馆”发展战略,保持学术探索的热情,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深耕细作,以学术为引领,聚焦图书馆学前沿问题,以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推动图书馆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林嫣玮  图/苏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