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夏至,鹿角解,蝉始鸣,浙江大学图书馆藏写本文献珍品展开幕式暨“中国写本文献数字资源库”发布会在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馆举行。
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在开幕式前观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献典籍,浩若渊海。据张涌泉教授介绍,商周前后,铭刻是古代文明书面传播的主要方式,春秋以后,竹简、木牍、缣帛逐渐取代铭刻成为书写材料的主体,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这才使文献走入纸写本时期。长达千余年的历史中,写本是主流的文献传布方式,写本文献前承铭刻,后启印本,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印本流行之后,写本风光不再,且纸张保存不易,因此存世写本数量有限。1900年6月22日,敦煌藏经洞被打开,大批唐代前后的写本文献被发现,举世震动。民国以后,又有吐鲁番文书、黑水城文献、宋元以来契约文书、明清档案等众多写本文献陆续公诸于世,写本文献才重现大众视域。为此,张涌泉教授提出了“写本文献学”的概念,希望建成独立的学科,从而推进写本文献的研究。
浙江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藏敦煌写经《佛说观佛三昧海经》残卷
2021年,浙江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图书馆在古籍馆开馆典礼上,成立了“浙江大学图书馆写本文献搜集保护与研究中心”,愿为发扬和拓展浙江大学的传统学术优势,助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人文学科建设,抢占写本学的学术制高点通力合作,最终把我校建设成世界著名的写本文献资料中心和研究中心。
经过一年的系统筹备,双方加强了原始写本文献的收集和整理,目前已搜集敦煌写经及元明以来民间文书近万件,写本文献搜集、保护与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推进。本次写本文献珍品展中的“敦煌遗书”、“地方文书”、“宗教写本”、“名家手稿”等专题,旨在呈现图书馆及学校其他机构收藏的各类型写本文献, “写本学术研究”专题则呈现了浙江大学的写本研究成果。此外,展览还展示了地方文书的修复情况。
浙江大学图书馆藏契约文书
浙江大学图书馆藏婚书
写本文献研究成果
除了展览之外,“中国写本文献数字资源库”(http://xieben.cadal.edu.cn)也已正式上线,该项目由浙江大学出版社申报、浙江大学图书馆牵头建设、敦煌学研究中心进行学术指导、CADAL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撑,被列为国家古籍数字化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并获得国家数字化工程专项经费和CADAL项目经费资助。基于CADAL的技术积累、敦煌学研究中心的文献基础以及多单位的无间合作,已上传数据近4万条,图片20余万幅。后续,“中国写本文献数字资源库”将实现写本文献数字化处理全覆盖,争取把我校打造成世界著名的写本文献数字化资源中心。
开幕式上,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表示,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古籍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希望图书馆能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将我校的古籍和特藏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将其中的精髓挖掘出来,转化为有效的当代价值,向师生传播,向大众普及,展示我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黄先海致辞
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楼含松指出,以前写本文献受重视程度不如刻本文献,但随着写本文献的发掘,观念已经发生转变,写本文献研究成为有待开辟的同时又富有研究价值的学术增长点。图书馆将抓住机遇,在保护与利用好现有写本文献资源的基础上,持续购藏原始写本文献和相关文献资源,力求与各个学院达成更深层次的合作,尽己所能为写本研究提供资源与技术支持。
楼含松致辞
文学院(筹)院长冯国栋、图书馆研究馆员黄晨、出版社总经理金更达、文学院(筹)教授张涌泉分别从写本研究范围扩展与写本文献数字化、“中国写本文献数字资源库”建设历程、出版社与图书馆及学院多方合作、写本文献共建共享等方面进行了致辞发言。
活动由图书馆副馆长胡义镰主持,此外,宣传部副部长陈虹、文学院(筹)教授窦怀永、哲学学院(筹)党委书记李恒威、教授孔令宏、历史学院(筹)副院长张凯、教授杜正贞、中元公司冯立云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书卷因人而多情,希望在图书馆和各学院、各机构的通力合作下,有更多的学者、师生认识、了解、利用这些珍贵的写本文献资源,有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写本文献的研究,真正做到书在为学、藏以致用。
文/应潇潇 图/苏开颜 应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