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预告 | 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

发布时间:2021-01-11浏览次数:856

以下文章来源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作者浙大艺博馆

碑拓作为浙江大学图书馆的重点收藏,始于2012年,这一年在图书馆的库房里重新发现了孙延钊与潘鉴宗先生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捐赠的拓片约1000余件,图书馆于次年成立了碑帖中心,并于2014年开始广为收集,将拓片作为馆藏的一个重要方向,到现在图书馆拓片收藏超过了万件。

在众多收藏中,墓志与书法是其中两个主要的主题,在庚子年,这两个主题都以展览的形式与大众见面了。第一个是图书馆与中文系合作的昨夜星辰:浙江大学图书馆藏唐代诗人墓志拓片展,主要策展人是中文系的胡可先教授,这个展览在校内已经完美谢幕,并开始了校外的巡展之旅。

将于明天开展的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则是图书馆与艺博馆合作的展览,策展人为艺术与考古学院的薛龙春教授。金石不朽的展品大部分来自浙江大学图书馆。要特别感谢薛龙春教授,通过薛教授的策划,用“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这些个主题进行统摄,并对每件藏品进行深入地诠释,才得以让图书馆的藏品更加完美地进行了展现;同时也要感谢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让图书馆的藏品能在一个专业的展示场地中与更多的同好见面。图书馆今后将与艺博馆进行更多的合作,展现馆藏,展示文化,共同为建立文化自信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览日期:2021年1月12日 - 2021年6月30日

展览地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厅一

策 展 人:薛龙春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浙江大学图书馆

展览简介

文字的起源是古代文明的开端,在纸本出现以前,中国汉字大多书写于竹帛,或是雕镂于金石。在先人的意识中,只有吉金贞石不会腐坏,它所承载的文字信息也因此不朽。然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陵谷迁变沉埋了无数金石,各种自然的风化剥蚀使得金石的表面不断残泐,加上一些人为的损害与破坏,金石并不能真的不朽。

至迟从唐代开始就出现的椎拓工艺,将金石文字以“拓本”的形式进行复制与传播。从学术的角度说,金石遗文为学者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文献;从艺术的角度说,它们不仅承载着古代的文字书写,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源,由于每一次椎拓都获得与以往有所差别的拓本,每一件拓本也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变得“古香可爱”。

清代乾嘉以来,学者们习惯于将金石的标题、释文、考证与鉴赏文字题写于拓本之上,题跋的加入使得拓本突破复制的意义,实现了对传统的发明与文化的再生产。

本次展览精选百余件金石拓本、金石图书与金石学者的信札手稿,配合以古代铜镜、简牍、砖瓦、碑刻、墓志的实物,讲述拓本作为一种承载古代文明的独特形式,何以深植于中国人的文化与心灵世界,金石因此成为真正的不朽之物。

部分展品

  • 商戍嗣子鼎全形拓本

商戍嗣子鼎全形拓本

128cm×68cm

私人藏

1959 年出土于安阳殷墟后岗一〇号祭祀坑。折沿,方唇,两耳微外移,下腹微鼓,圜底,半空足,足的中腰略束,近马蹄形。口下有扉稜六条,足的外侧上端也各有一条扉稜。口沿下以扉稜为鼻界,饰六组以云雷纹为地纹的对夔兽面纹。足上端饰独立兽面纹,下接凸弦纹四周。器腹内壁有铭文3行30字,为阴文:“丙午,王商戍嗣子贝廿朋,在阑宗。用作父癸宝□。唯王□阑大室,在九月。犬鱼。”腹部外面有三条铸范线,底部有三角形铸范线,一足底端有一长方形浇铸口。鼎底部有烟炱痕迹,口沿部分的铜锈上有纺织品残迹。口部一侧开裂。时代属殷墟铜器第四期。

  • 愙斋藏器拓本册

愙斋藏器拓本册

33.5cm×17.5cm

清光绪拓本

浙江大学图书馆藏

这本册页内有三十余枚拓片,除了一件是陶制的南朝官员墓地券拓片外,其余皆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铭文拓片。从印章可知,这些拓片最初由晚清官员吴大澂(1835-1902,号愙斋)收藏,后转由吴士鉴(1868-1934)收藏。吴大澂从1870年代初开始收藏青铜器及金石拓片,持续了约二十年。他收藏拓片的目的,是用来考证经史,研究文字学。他的两部著作——《说文古籀补》《愙斋集古录》得到了后世学者如罗振玉、王国维、裘锡圭的推重。册中有一件拓片的题记写明是赠给甲骨文发现者王懿荣(1845-1900,字廉生)的。晚清学者们对商周青铜器铭文的研究,已经为甲骨文的发现和释读奠定了基础。

  • 苏州虎丘黑松林三国墓地石屏风拓本

苏州虎丘黑松林三国墓地石屏风拓本

72.5cm×69cm

姑苏王氏寄闲斋藏

苏州虎丘黑松林三国墓地4号墓石屏风,质地为青石。风画面布局分上中下三层,分别线刻有不同形态的人物,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自然。天头上华人德先生用汉篆体题“金石延年”四字,旁记此石屏风的来源,并认为其上的绘画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的“风格极似”。地脚处用带有浓郁隶书意趣的行楷书,抄录了东晋吴地诗人陆机的名作《吴趋行》。此诗很好地描述了吴地的历史风俗,以及孙吴在此立下的基业。题跋的内容、 书体,与拓片所呈现出的风格内涵相得益彰。

  • 唐颜真卿书修柳恽西亭记残碑拓本

唐颜真卿书修柳恽西亭记残碑拓本

碑阳:140cm×120cm,碑阴:140cm×120cm,

碑侧各:140cm×45cm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藏

碑立于唐大历十二年(777)四月,颜真卿(709-784)撰书。出土时自左而右斜向断折,仅存上部,四面环刻,篆书碑额“修梁吴兴太守柳文畅西亭记”分列碑阳与碑阴顶部。西亭位于湖州府治之西、乌程县治之南的苕溪之上,南朝梁天监十六年(517) 柳恽(465-517,字文畅)再典吴兴时兴造,本年乌程县令李清请修西亭,湖州刺史颜真卿是李的上司,因上表褒扬其美善,得旨后建立此碑。时李清将去任,因此此碑也是一块去思碑。此碑很可能在建立不久之后即倒覆苕溪之中,因受冲刷的程度不一,碑的各个局部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

开幕信息

开幕时间:2021年1月12日  14:00

开幕地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一楼中央展厅

开幕活动

1. 策展人导览

时间:14:30 - 15:15

导览人:薛龙春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艺术史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地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厅一

2. 拓片制作展示

时间:15:30 - 16:30

教师:李俊文(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 

           韩秀丽(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

地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一楼修复展示室

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李俊文、韩秀丽

3. 讲座:鉴藏•研究•取法——艺术史研究视阈中的碑刻及其衍生物

时间:15:30 - 17:30 

主讲人:方波 (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教授,书画文献研究所所长)

地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一楼报告厅

参观须知

为营造安全与舒适的参观环境,观众须进行实名制预约,进入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须全程佩戴口罩。馆内每日限流1000人,校外车辆无法进校。具体预约流程如下:

个人预约

  1. 预约: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参观预约→个人预约→填写个人信息→完成预约,获得预约码;

  2. 验票核销与测温:在艺博馆南门入口处,出示预约码进行扫码核销。核销的同时需配合测温,体温正常且无其他异常者方可进馆。

团队预约

  1. 仅接收校内团队预约;

  2. 请提前至少7天致电0571-87072103 / 87072306申报预约信息。团队预约上限为每团30人,馆内每小时团队数量不得超过2个,预约是否成功最终以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电话通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