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王宁彤,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主持人:阮云星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时 间:2019年11月19日(星期二)
17:30—18:30 影片放映(《魂归何处》)
19:00—21:00 讲座
地 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农医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纪录片的创作强调客观,从长期的主流创作来说,似乎“无我”才客观,犹如英国真人秀纪录片强调的“A fly on the wall”,摄像机像是一只栖息在墙上的飞蝇,不被察觉。这个客观性到底“有我”还是“无我”,拍摄者和被拍摄者之间是否就该有一个楚汉之界?
本次讲座将回顾创作者近二十年的创作历程,分享近期拍摄的专题纪录片《影像内外,山海之间》和《库斯图里卡的乌托邦》,探讨创作者“有我”的“主体性”问题;通过跨境苗族节日的民族志纪录片《魂归何处》和《花山》,探讨流动族群的记忆,信仰,民俗与现代性,讨论创作者以“无我”的方式介入,拍摄过程中尝试以“分享人类学”的方式与被拍摄者协商共建的过程;正在制作的人类学纪录片《在一起》,记录了父亲去世前半年时间的陪伴,作者既为拍摄者,也是被拍摄者,在深度参与的生死的告别记录中,探寻主体性之边界。通过个案的梳理,希望能够打破固有的一些边界:如何通过影像来理解不同和差异,跨越文化和自我的障碍?视觉再现过程中的“有我”和“无我”如何体现创作者的“主体性”?
影片简介:
作者用“无我”的方式展示了民族志纪录片《魂归何处》。在中国生活14年的越战苗族难民返回老挝,将橡胶种植技术带回苗寨,使传统生产关系、经济结构、亲属体系、婚姻祭祀等,既发生了一系列走向现代的改变,也保持了传统的延续。影片聚焦苗历新年前后的时间轴,展示了老挝哈瑶苗族社会的叫魂祖先、萨满走阴、一夫多妻、绕祭花杆、抛绣包等文化生活内涵,探讨通过影像来理解文化之不同和差异。
主讲人简介:
王宁彤,英国Bristol大学戏剧系硕士,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传播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播,跨文化传播,文化人类学。曾任英国广播公司自然历史部(BBC Natural History)调研专员,后任中国电影频道(CCTV6)国际制片、策划、导演、主持,拍摄了50多个国家,制作了200余期专题纪录片。人类学纪录片作品有《魂归何处》《花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