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樱杏桃李次第开,万物已蓬勃,百鸟尽腾飞。
3月20日下午,图书馆学术发展中心举办了陈益君研究馆员《研究型馆员是如何炼成的?》、王晓军副研究馆员《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几个问题》学术报告会,会议由陈益君主持,来自全馆各部门的33位馆员参会。
王晓军的报告汇总了过去十几年撰写的关于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的研究内容,按 “民国时期的馆际互借问题”、“民国时期的高校图书馆行政地位问题”和“民国时期图书馆经费问题” 三个问题展开阐述,最后还分享了有关民国时期图书馆发展史研究选题的感想、心得以及存在的研究空白。为同事们在短时间内简要了解民国时期图书馆发展状况,史料如何获取,以及确定研究选题和研究思路等提供了多个视角的知识。该报告内容资料翔实,引人深思。
陈益君的报告结合自己学术研究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同时也列举了馆内王晓军、韩松涛、金更达、黄晨等四位馆员的学术成长经历、研究成果和研究特色等内容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谈了学术研究的四个层次类型以及开展学术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处世治学的三境界,激情澎湃,催人奋进,对于今后馆员的职业发展定位、科研论文选题、学术生涯积累也提出相关建议。
报告的最后部分,讲述了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影响下,图书馆正在向智慧图书馆发展演进,未来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在于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主动服务和精准推送,对即将推出的《浙江大学图书馆分层次人才培养方案》政策进行了解读,希望大家认真填写即将发布的《图书馆的科研政策与学术问题调研》,对将在秋季召开的全馆学术研讨会进行了通报动员。
文/张海波 图/苏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