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梵韵”第十一讲――图文本《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析介讲座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17-12-14浏览次数:4419

       1212日晚六点半,“丝竹梵韵”系列讲座第十一讲在紫金港基础分馆三楼国立浙江大学厅开讲。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张总老师主讲,他对《佛顶心观世音大陀罗尼经》这部流传广泛的重要经典做了进一步剖析和解读,弥补了学界对该经典研讨的缺漏。讲座由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谢继胜老师主持。

《佛顶心观世音大陀罗尼经》是一部中土撰述产难惩诫之说的观音经典,自唐宋以来曾在广大地区流行。张总老师首先对经本概貌进行了介绍,此经有北宋、西夏、辽、金、元经本约20件,分为文字本、卷首画本、插图本等几种。该部经共分三卷,上卷经典为手印咒语,中卷为解救产难冤报等,下卷为神验四故事,经尾附秘字印与两咒语。通过照片,我们能看到一些保存较为完好的刻印本文字清晰,图画精美,实为佛教艺术的珍品。

通过对经文和印咒的解读,以及和《千手千眼观世音姥陀罗尼身经》进行对比,张老师指出了千手观音信仰、手印与咒语结合的持明密教特点。四个神验故事也使我们能够了解到,由于信仰需求,最秘密的法门如何变成了最通俗的讲说;印土密教与唐地道教的一些形态,在救难解厄的需求中如何溶为一体。张老师对其核心咒印秘符进行了详细解析,他认为观音陀罗尼是千臂经中四种咒语之合成,秘字印关联道教,两咒实为一字佛顶轮王咒与文殊一字咒。研究证实,佛顶心观世音大陀罗尼经,实为“小”陀罗尼,五印四咒,手印为总摄千手印,此前的所有论著都没有透彻的分析。

讲座结束后由谢继胜老师进行了总结,随后张老师与在场听众进行了交流互动。有的听众提问卷首画本、插图本的出现是否促进了经文的传播和流行,也有的听众对经文如何分卷向张老师请教,张老师一一进行了解答。本次讲座顺利结束。

                                   /冯越男 图/苏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