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季]马一浮人文讲座第二讲――从女学到性别研究:女性主义对于儒学的挑战

发布时间:2017-11-23浏览次数:1199

[2017年·秋季]马一浮人文讲座第二讲

从女学到性别研究:女性主义对于儒学的挑战

主讲人:陈素芬(Tan Sor Hoon)教授
主持人:彭国翔 教授
讲座时间:2017年11月29日(周三)晚上19:00-21:00
讲座地点: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223报告厅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国际马一浮人文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协办单位:浙江大学图书馆

内容简介: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打倒孔家店”的浪潮下,儒家的“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被指控为一种“暴行”。20世纪80年代儒家思想复兴伊始,著名的女性主义人类学家卢蕙馨(Margery Wolf)教授否定了杜维明教授对儒家思想的重新诠释或现代化,后者主张“尽管存在结构上的限制,女性仍然可以根据儒家伦理的理念来进行自我修养”。人类学家关于中国儿童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差异过程的研究,对中国女性自我实现的可能性,提供了非常不同的结论。可惜的是,这一论辩对于哲学家们影响甚微,他们继续从事哲学的诠释,以便将儒学从中国的男性中心主义中“拯救”出来。本次讲座试图指出,哲学的角度虽然富有成效和有趣,但从当代儒家思想复兴是否足以面对女性主义挑战的角度来看,却是有问题的。

主讲人简介:
陈素芬教授,现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分别在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夏威夷大学获得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兼任新加坡生命伦理学咨询委员会委员,南洋孔子学会顾问,Bloomsbury系列亚洲哲学手册联合主编,Contemporary Pragmatism副主编,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中国哲学”编委等。著有《儒家民主:一种杜威式的重建》(Confucian Democracy: A Deweyan Reconstruction)等,参与主编多套书籍,并在Asian Philosophy、Philosophy East and West等国际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主持人简介:
彭国翔,现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国际马一浮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际中西比较哲学学会(ISCWP,USA)会长等。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夏威夷大学等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与访问学者。曾获“2016年度北半球国家与文化克鲁格讲席”。代表著作有《良知学的展开: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近世儒学史的辨证与钩沉》等,以及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