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梵韵”第六讲――西藏阿里托林寺壁画与新发现文物讲座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17-05-24浏览次数:1568

410日晚六点半,“丝竹梵韵”系列讲座第六讲在紫金港基础分馆三楼国立浙江大学厅开讲。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王瑞雷老师主讲,为我们展现并解读了西藏阿里地区托林寺的壁画与近年来新出土的史料文物。讲座由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谢继胜老师主持。

托林寺位于西藏西部阿里地区札达县城的象泉河南岸,由古格王益西沃下令修建。托林寺的建筑风格受尼泊尔和印度影响,通过航拍图我们可以看到托林寺的全貌,其设计布局与桑耶寺相似并且规模十分宏大。托林寺主殿迦萨殿虽已毁失大半,但四角所建的塔中还遗存有部分壁画,王瑞雷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大量在考察研究过程中拍摄的壁画和雕塑照片,让我们得以窥见10世纪托林寺初建之时装绘的有着典型克什米尔风格的佛教艺术。这些残存的克什米尔风格壁画色彩至今浓艳如初,壁画内容有度母、金刚、护法神、僧人等。在55号塔中有一尊上身被损毁的人像,王老师发现其站姿与下身的服饰和克什米尔流派的雕塑家毗达卡所制作的莲花手佛像十分相似。

在托林寺的红殿、白殿和色康殿中,也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壁画。由于各殿建造时期不同,因此内部雕塑、壁画的技法和文化色彩各异,有些服装和装饰性图案受到波斯艺术的影响,有些则汲取了印度、中亚以及中原等多种技法。无论是红殿中的十六金刚舞女,或是白殿中的观音像,还是色康殿中的密集金刚曼荼罗,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精美壁画都给在座的听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瑞雷老师为我们分析了壁画中人物画像的表情、姿态、服装和装饰性图案等内容,并通过类比来推测现存壁画、塑像的建造年代与艺术风格。除此之外,近年来还出土了擦擦艺术、服饰与经典文书,其中包括瑜伽部三部核心著作——《真实摄经》《理趣经》和《恶趣清净怛特罗》。托林寺是西藏西部佛教艺术的宝库,需要艺术与考古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

讲座结束后,王瑞雷老师与听众进行互动。有听众注意到壁画中龙的形象出现较多,对其是否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进行了提问,也有听众对讲座中引证的文献材料存有疑惑并就此与王老师展开交流。听众对绚丽多姿的佛教文化艺术赞叹不已,王老师也表示欢迎对汉藏佛教艺术感兴趣的听众来到研究中心进行交流。本次讲座顺利结束。


/冯越男  /苏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