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文明”系列讲座之六――《红楼梦》丝绸密码讲座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15-10-19浏览次数:886

 

10月15日晚七时,紫金港基础分馆三楼国立浙江大学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来自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特约讲师、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华先生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有关“红楼”与“丝绸”的讲座——《红楼梦》丝绸密码,当晚讲座也是“寻找失落的文明”系列讲座的第五讲。浙江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党委书记杨国富出席讲座并作主持。
《红楼梦》是我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以至于为此还专门形成了一门独立研究学科——红学,这在文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多年来,红学专家及红学爱好者们从各个角度对《红楼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解读。其中对《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原型考证,也是红学研究的一大热点。李先生从丝绸的角度出发,探究《红楼梦》所透露出的蛛丝马迹,窥测到《红楼梦》四大家族的原型与清康熙年间的江南三织造,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李先生首先从“江南三织造”角度展开,清政府在顺治年间相继在南京、苏州、杭州设置了三个官营丝绸织造机构,通俗来讲,就是清代专门给皇室和朝廷管理、生产各种丝绸产品的工厂。“江南三织造”兼具能直接向皇帝报告江南地区各种情报的特权,其名为织造机构,实为皇帝耳目。经过大量史实考证李先生得出,《红楼梦》小说中的贾府、史家和王家即与现实中“江南三织造”对应。其中杭州织造孙文成孙家就是王夫人与王熙凤家的原型。
大家族与丝绸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李先生讲述了《红楼梦》中关于丝绸的文段。例如,“晴雯病补孔雀裘”,晴雯抱病为贾宝玉补好了十分珍贵的孔雀裘,体现出她对宝玉的情爱之深!另外,从丝绸技艺角度分析,在大观园这些闲凭绣床、时拈金针、身怀女红绝技的丫环之中,晴雯自然是高手中的高手,唯有绝技当揽这瓷器活。随之,李先生拿出用蚕丝线、孔雀羽绒和真丝金线手工拈制的孔雀锦向大家展示,锦面色彩斑斓、暗闪翠泽引得在座尖叫声不断。
李先生对小说中衣着名称进行了阐述。贾宝玉第一次见林黛玉时穿着“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二色金是指云锦的一种工艺,用金银色线织就,百蝶穿花是纹样,大红是面料颜色,箭袖是衣服的款式特点,就是袖子收紧。小说中的衣着穿戴名称一般都是从工艺、纹样、颜色及款式四大要素进行命名的。
更有意思的是,李先生利用当下移动互联时代火爆的微信软件,建立了讲座听众群,给听众当场发送红包,惊喜连连,互动高潮迭起。现场听众不乏红学爱好者,李先生不时与听众互动,并赠送书籍。最后,杨国富书记对讲座作总结发言,并对亦儒亦商的李建华先生为浙大师生带来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
/王晓阳 图/苏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