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第八讲]彩陶与中国文明的兴起――以关中庙底沟文化的发展为例

发布时间:2015-05-14浏览次数:1795

艺术史系列讲座之八

彩陶与中国文明的兴起

    ——以关中庙底沟文化的发展为例

 

主讲人:王炜林(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院长)

主持人:缪哲(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教授)

讲座时间2015518日(星期一)19:00开始

讲座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138报告厅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协办单位:浙江大学图书馆

内容简介

渭河流域以陕西关中为中心的区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兴起于关中的庙底沟文化将其势力扩展到了北抵河套、西到甘青、南及长江、东临大海这样一个广大的区域。彩陶是庙底沟文化的标识,其独特的花瓣纹彩陶,就像一面旗帜,将上述区域不同文化的居民凝聚在了一起,并以此为标志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整合,奠定了中国前的中国。

主讲人简介

王炜林,男,1961年生于陕西富平,198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2002年被评为研究员。

1985参加工作近30年来,一直从事考古研究工作,先后为配合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参加了对紫阳白马石、马家营、汉阴阮家坝、铜川瓦窑沟和丹凤“商邑”古城等遗址的考古发掘,主持了对神木大保当、新华和华县泉护村、高陵杨官寨等遗址的考古工作。

在其主持的考古项目中,神木大保当项目获得1998年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荣誉提名奖,高陵杨官寨项目获得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及2007-2008年度中国田野考古二等奖。

主持人简介

缪哲,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