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系列讲座之五――辽代建筑与考古(2014)

发布时间:2014-06-13浏览次数:2788

 

主讲人Prof. Nancy Steinhardt(夏南悉 教授)
讲座时间2014年6月18日(星期19:00开始
讲座地点:浙江大学图书馆紫金港基础分馆三楼国立浙江大学厅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承办单位:浙江大学图书馆
内容简介
        自二十世纪初以来,辽代建筑就以其宏大的规模、独特的内部结构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辽代的建筑形式、图像系统和丧葬习俗等都与前代有所不同。
        本次讲座重点探讨三个实例,通过其中的新发现对辽代建筑进行新的阐释。首先要谈到的是现存最大的两座辽代佛殿——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和山西大同华严寺大殿。关于这两座建筑的研究包括了其所有木结构部件的准确尺寸。调查研究显示,尽管这两座佛殿规模宏伟,但却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建造。第二个实例是位于蒙古科伦旗的佛塔。这个建筑以及蒙古境内的城郭遗迹体现了契丹的建筑模式、象征手法,以及城市生活的若干方面。最后,本讲座将目光转向正在发掘中的辽上京西山坡佛寺遗址。这里有巨大的六角形佛塔和一些较小的附属建筑,在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建筑群中尚无先例。讲座的结论部分将探讨为何辽代建筑一直得以保持鲜明的个性,从而与中国大地上的其他建筑传统截然不同。
主讲人简介
        夏南悉 (Nancy Steinhardt) 是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东亚语言与文化系的教授,同时担任宾大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中国艺术部的研究员。她1981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1至1982年执教于布莱玛女子学院 (Bryn Mawr College);1982年受聘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至今。夏南悉教授对于中国和中国周边地区的艺术与建筑有着广泛的兴趣,尤其对中原艺术与北方、东北和西北民族间的交流与相互影响有着深入的研究。
        夏南悉教授著述颇丰,由她撰写和编著的著作有《中国传统建筑》(1984)、《中国皇城规划》(1990)、《辽代筑》(1997)、《中国建筑》(2003)、《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2005)、《中国建筑和美术》(2011)、《动荡时期的中国建筑,公元200-600年》(即将出版)、《中国清真寺》(即将出版)、《中国建筑十讲》(即将出版)。此外,她还发表过论文70余篇,公开演讲近30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