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西溪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座无虚席,来自校内外的众多读者正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图书馆人文系列学术讲座第八讲 “佛教空观与生活智慧”。主讲人是哲学系系主任、浙大求是特聘教授董平老师,他长期从事先秦哲学、隋唐佛教、宋明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并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此次讲座,他紧扣佛学思想的核心观念“空”,向我们展现出佛教与众不同且极具智慧洞见的世界观。
世间万物都同时处于时间、空间之中,时间意味着变化,事物在时间中必然不断改变它自己,变得离它原来的样子越来越远;另一方面,凡是构成的存在物必然包含着被解构性。佛说“万法皆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深刻洞见。“空”不是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而是揭示出客观事物在时空中必然不断被解构的本质,这种被解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看清这一点,就会明白,没有什么是可以永远紧握在手的,名、利、生命乃至爱恨,在时间的灰烬中,一切终将归于尘土,与其执着于此,无尽追逐,不如放下一切,回归生命本真状态。
长期以来,佛教一直背负着“封建迷信”的恶名,这种对佛教的误解使我们没有机会去真正认识佛学的精义。而董教授这场深入浅出的精彩讲座,不仅使在场听众窥一斑而知全豹,体悟到佛学中所包含的真知与洞见,更教给大家一种生活智慧:以出世间的态度做世间的事业。
文/郑颖 图/苏开颜

董教授在讲座中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