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妙无穷 追本溯源贯古今――王云路教授漫谈汉语的前世与今生

发布时间:2014-05-04浏览次数:304

 

汉语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母语,我们每天看字、打字、写字,却从没想过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汉语文字区别于英语这种表音文字的重要特点是,它是一种表意文字,每个汉字的写法都是有讲究的,与其表达的意思密切相关,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4月29日下午,图书馆人文系列学术讲座第七讲“漫谈汉语的前世与今生” 在西溪校区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开讲,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王云路教授带领现场听众穿越汉语的历史,再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
古人造字最初是用象形法,即用图画画出所要表达的对象,如“日”、“月”就是象形字。可是有些事物画不出来怎么办,于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造字方法,比如用日和月来表示光明这个意思,就造了“明”字,这就是会意字。又如“�”字(间、闲的繁体字),通过门没有关好,透过了月光这个意象,表达缝隙这个意思,引申而有时间上的缝隙(闲)以及空间的上的缝隙(间)这两个意思,令人觉得又生动又巧妙,不得不赞叹古人造字的智慧与想象力。
汉字的偏旁一般都有特定的含义,凡“王”字旁的字都与玉相关,凡“月”字旁的字都与肉有关,凡“纟”字旁的字都与丝有关,凡“礻”(示)字旁的字都与鬼神有关。如“祟”字,上面一个“出”,下面一个“示”,表示鬼出来了。如“川”本义是贯通的流水,加上“言”字旁为“训”,表达把人说通、把词语解释通等意思,加上“马”字旁为“驯”,表达把马说通了,让马听话的意思。明白了古人的造字方法,也就自然明白了汉字所表达的意思,明白了汉字所表达的意思,自然就不会写错字了。
如果说近期热播的《汉字听写大会》令我们意外地发现竟然那么多汉字自己不认识、不会写,那么王云路教授的这场振聋发聩的讲座,更令我们吃惊地意识到,原来我们从未真正认识汉字。
王云路教授在讲座中多次呼吁广大青年学子要热爱汉语汉字,作为一个中国人,汉语是我们文化的根,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全赖汉语的承载,在学好外语的同时,不能忽视母语的学习。
                                                    
文/郑颖   摄影/苏开颜

王云路教授在讲座中

现场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