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燕京图书馆郑炯文馆长学术报告会后记

发布时间:2014-04-30浏览次数:304

 

4月23日,浙江大学图书馆基础分馆三楼文化共享空间里人头攒动,济济一堂,浙江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约70名员工以及来自校内其他院系的师生们从各个校区赶来,参加哈佛燕京图书馆郑炯文馆长关于《哈佛燕京图书馆特藏建设和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学术报告会。随郑馆长一起出席活动的还有哈佛燕京图书馆公共服务与电子资源部的杨丽�女士。学术报告会由浙江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黄晨主持。
郑馆长的报告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 哈佛燕京图书馆建立背景与概况介绍;2. 中文馆藏特色;3. 近年馆藏资源的数字化项目进展情况;4. 图书馆由传统向数字化转变的思路。
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历史始于1928年,隶属哈佛燕京学社,受哈佛燕京基金会资助,成立之时名为哈佛燕京学社汉和图书馆(Chinese-Japanese Library of the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1965年更名为哈佛燕京图书馆(Harvard-Yenching Library)。由于图书馆规模不断扩大,所需经费增多,哈佛燕京图书馆于1976年转隶哈佛大学图书馆系统,由哈佛大学图书馆管理并提供经费。哈佛大学非常重视图书资料的收藏,图书馆系统是哈佛大学学术生命的心脏。目前,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书总量超过140万册,其中,中文815532册,日文340132册,韩文171579册,越南文22131册,西文51545册,藏文4300册,满文3500册,蒙古文500册。馆藏以人文科学为主,也包括社会科学,并扩大到一部分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领域。
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馆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中文善本、方志和名人信札等方面。据文献记载,馆藏中文善本中有宋元刻本30余种,明刻本1400余部,清初刻本2000余部,稿本、钞本约1000余部;版本方面,有彩色的套版书,有明代铜字活字本和清代木活字本等。据哈佛燕京图书馆第二任馆长吴文津所撰《哈佛燕京图书馆中国方志及其他有关资料存藏现况》记载,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方志总数占中国大陆所藏总数的46%,而卷数占59%。据郑馆长介绍,1980年代国内开始新修地方志,至今出版了37000多种,哈佛燕京图书馆已收藏35000多种。
哈佛燕京图书馆近年来非常重视馆藏数字化,目前正在与多个国家及高校合作开展古籍、方志、拓片以及韩文等资料的数字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哈佛燕京图书馆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开展的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古籍数字化项目,该项目对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的所有中文善本古籍51500卷进行数字化拍照,项目成果将由双方各自保留一份完整的数字化图像文档,分别用于各自网站免费发布和其他学术研究及文献保存之应用。
郑馆长在谈到图书馆由传统向数字化转变的大趋势时,重点指出图书馆的价值体现在其馆藏可供读者使用获取,而不仅仅是被图书馆“占有”,强调了图书馆必须突出“服务”,并且加强与各方的合作,才能走得更远。
 
文/张焕敏 图/苏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