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科举制度――听祖慧教授讲述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舞弊与反舞弊

发布时间:2013-12-24浏览次数:357

随着社会的发展,考试作弊之风不衰反盛,当我们震惊于各种考试丑闻,惊叹于各种高科技舞弊手段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考试,本是为了显示公平,为什么却成了舞弊与反舞弊的战场?或许,重新回顾一百多年前已被废除的科举制度,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1220下午,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祖慧教授应邀在西溪校区图书馆古籍阅览室为广大读者带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讲座——“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舞弊与反舞弊”。祖慧教授多年从事中国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研究,对科举制的起源、演变、利弊等有着深入研究,她首先从科举考试的流程以及科举对古今中外的影响出发,正面肯定了科举制的历史作用。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公平是科举制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尽管在利益的驱动下,科场舞弊愈演愈烈,但反舞弊的举措亦在不断推陈出新,这从侧面体现出科举制度对公平原则的不懈追求。通过围绕科举展开的这场舞弊与反舞弊的斗争,可以清晰地看到科举制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轨迹。

祖慧教授通过生动的故事与形象的图片,向听众展现了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各种舞弊手段以及相应的反舞弊措施,在教授的娓娓讲述中,听众们不时会心一笑,原来古人们舞弊的手段和现代人如出一辙,也有“枪手”代考,也有“移民”考生,各种舞弊工具也是那样五花八门,在短短的二个小时里,听众们跟着教授重历了一场持续了一千多年的舞弊与反舞弊之战。

讲座最后,教授提出了隐藏在这场精彩斗争背后的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何舞弊之风屡禁不止?原因恐怕不能简单归结于科举制度的缺陷,科举制废除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舞弊与反舞弊的斗争却仍在继续。教授形象地将“科场”比作“市场”, 巧妙点出了问题根源所在——利益。贯穿科举制度始终的舞弊与反舞弊大战,无非一场利益斗争,利益无处不在,而人对利益的追逐也不是任何一种制度能够完全禁止的。只有正确认识、评价科举制度,才能理性思考它对现代人才选拔机制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郑颖   摄影/苏开颜

祖慧教授在讲座中

讲座现场